推薦文章
做學生喜歡的教育一一余國良老師談“防流控輟”工作
記得我剛開始分管德育工作那些年,學校也是屬于“五難”類學校:難招、難教、難管、難學、難留。當時我也很迷茫,不知如何才能留住孩子,從而促進學校招生工作,進而達到良性循環。為此,我和學校班子成員花費了很多心思,也琢磨出了一些道道,并取得了很好的突破——連續3-5年,學校流生率都控制在3.6%到4.5%之間,招生規模也是逐年擴大。具體做法大致如下:
一、創新教育形式,做對孩子胃口的教育
比如,入學教育時,避免開冗長的會議及進行說教式的所謂引導。如開學典禮,不再作諸如“回憶過去、展望回來”之類的報告,而是改成一節課左右的校長見面會之類的形式,并對學生作出幾點能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、且絕對能做到、做好的承諾,這就夠了。
為什么要這么改呢?因為中職生討厭開長會、討厭說教。尤其是那種“校長講完副校長講、副校長講完主任講、完了還要他們寫感想……”的會。這樣的“會”易導致學生剛進校就從骨子里憎恨我們的教育。
又如,新生軍訓教育時,將“訓”改為“帶”。軍訓的重點不在于“三五步”訓得多極致,而是要帶著孩子們將操行、內務、集會、餐禮向規范有序的方向引導,并且注重以賽代訓,追求“有趣”。為什么呢?比一比、賽一賽的形式,會最大程度調動孩子們的參與熱情;越“有意思”的事,孩子們越能主動接受。
再如,校規校紀教育時,不要刻意強調“幾不準”類的硬性綱紀,更不要強設“高壓線”,而是以問題為導向,每天早上推出3-5條溫馨提示;每天晚上再播放一篇真實版的《校園AB事新聞》。
這又何故呢?這么做符合中職生的心理特點。因為這種方式是屬于提醒、喚醒、啟迪、引導的教育形式,這才是他們愿意接受的方式。
二、關心孩子生活,做有“溫度”的教育
什么是有溫度的教育呢?
比如,孩子們一日三餐吃得如何?孩子們晚上睡得如何?孩子們的業余時間玩得是否盡興?吃得好、睡得香、玩得高雅盡興,這三件事實際上比學文化、學技能要重要得多得多。因此,我們教育管理者,尤其是學校主要領導的工作重心應在這些方面多停留。
又如,食堂的飯菜貴得離譜嗎?花樣品種多嗎,變化如何?要去調研,要去改變;孩子們睡的床板結實嗎?會搖晃并發出“咯吱咯吱”的響聲嗎?洗澡水的壓力如何?衛生間的墫坑有黃垢斑嗎?這些事要去檢查、去改良;活動課和早晚自修課時,孩子們會普遍感到痛苦嗎?會不會像坐牢一樣呢?要去調劑、去改革。
再如,孩子們有個頭疼腦熱地不舒服了,我們有沒有像自己的孩子生病那般著急?節假日孩子們回家時,我們有沒有像自己孩子出遠門時那般目送一程?叮囑幾句?
我校快速發展和我們推出的兩項服務承諾是有直接關聯的。
一是我們推出了“凡有學生生病就有老師在你床邊”的承諾。為了這樣一個承諾,我曾帶頭去做并長期堅持去做,曾有過一個學期總共在醫院陪護過59位學生的高頻率。記得有個男孩子患闌尾炎住院開刀,我就和衣睡在孩子的腳后跟,當在廣東打工的家長趕到醫院看到這一幕并得知我還是書記時,曾摟著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,眼淚叭嗒叭嗒地落在我的肩膀上,第二年他又把女兒送到我校就讀了……
二是我們推出了“凡有遠方的孩子回家,就有老師把你送到車上,而不是車站”的承諾。記得我曾送過一個女孩去天津讀書,結果多叮嚀了幾句,車子卻開走了,而我也一起被帶走了(這孩子現已是常務副縣長);我也送過一個東北的孩子上車,不料同樣的故事卻又發生了一次。這孩子本來是不想再來的,后來不僅自己來了,還帶來了好幾個孩子來我校就讀……
教育是愛,但愛是需要真真切切的情懷的;愛更是需要真真切切地去用行動詮釋的。或許正是一個“真”字、一個“情”字在校園里不停地流淌,愛便匯聚成了一泓清泉,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……也因此,我校最紅火的時候,有24個省、市的孩子慕名來讀書,流失率也就自然降低了。
三、降低教學難度,做適合的教學改革
眾所周知,職校的孩子普遍基礎差,其中不少孩子輟學是因為學不懂。因此,我們的教改和課改的重點,不是繡花給上級領導看,也不是為學校領導的臉上貼金,更不是為自己謀個什么。而是根據生情、學情及培養目標的需要去做改革,力求以讓多數學生學得懂為基礎,然后再順勢漸進地加大難點的講解,這樣才不會讓學生畏懼課堂,因厭學而輟學的孩子也才會減少。
四、拓展第二課堂,做有吸引力的教育
大家皆知,“中職教育因活動而精彩”。可是什么樣的活動才精彩呢?比如各種社團成立了就精彩了嗎?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,但最主要的是吸引力如何。比如,成立個勵志社團,那么,光讓學生去喊勵志口號,能長期喊下去嗎?若換個做法,時而看場勵志電影,時而又聽一次馬云等大咖的報告如何呢?這就不一樣了,對嗎?又如,如果成立個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社團,卻只顧天天讓學生背各種詩經,那他們會不會神經呢?若換種做法,讓學生學禮儀、學茶藝、學書法、學烹飪,是否也是傳統文化進校園呢?其實,當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,再去策劃教育活動,這些活動就一定會精彩紛呈。
最后,我想再說兩點:
一是防流生工作,班主任的確責無旁貸。但班主任隊伍本身更需要“防流控輟”。因此,學校層面除了要對班主任進行合理的考核外,更多的是要推行全員育人的體制,并對班主任進行系統的培養培訓。
二是班主任本身要提高控輟能力。
其關鍵性工作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,并把握好如下“四個度”:
一是愛與嚴的度。寬容是愛,嚴厲也是愛,但要把握好分寸,千萬別為了防流生而跪著當老師;
二是緊與松的度。千萬別總是將孩子管得死死的。要盡可能地放手而不松手。偶爾也讓孩子野一把;
三是學與玩的度。力求營造一種在玩中學又在學中玩的氛圍;
四是教與帶的度。教是必須的,但教多了就成了嘮叨;帶更是必須的,但千萬別鬧成“班主任一天不去帶,孩子們就一動也不動”的局面。要邊教邊帶,也要邊帶邊教。雖然這個度很難把控,但實踐出真知,時間久了,就會找到那種感覺的。
防止學生流失工作,讓我們一起努力!
本內容由職業教育專家余國良老師友情提供,謹致感謝!
(責任編輯:山西燃氣工程高級技工學校辦公室)